
中新網上海5月19日電 (周卓傲)從疫情初期迅速啟動應急預案,保障貨運物流通暢,到近期各行各業復工運轉,吞吐量恢復至正常的九成,本輪疫情以來,上海港頂住“境外輸入疫情”和“本地疫情”的雙重壓力,確保上海航運功能正常有序發揮。
上港集團生產業務部總經理助理周勇介紹,自疫情暴發以來,上海港從未有一天停轉。早在3月15日,港口各級生產人員便從上海市各處趕回單位集中閉環管理。疫情期間,返崗復工、堅持出勤人員超過2萬人,占整體出勤率的70%左右,為疫情期間港口的順利運行打下基礎。
上港集團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的優勢也在此次疫情中得以顯現:集裝箱從船舶到堆場再到集卡均實現“零接觸”無人化作業,從源頭避免了疫情感染發生的可能性。此外碼頭嚴格執行登輪作業防護措施,發揮船舶視頻監管系統的警戒作用,有效落實登輪人員監督管控和動態提醒,確保生產安全有序。
盡管上海港內部可以正常運營,但是由于各地疫情防控的原因,疫情初期碼頭集裝箱運輸還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對此,在上海市交通委和大數據中心的統一安排下,上港集團港航數科公司緊急開發出電子《上港集團防疫通行證》。
“沒想到從被批準開發,到電子通行證平臺在各系統順利上線,上港集團僅用了12小時!”上海市大數據中心有關負責人十分感慨。據介紹,中午時分接到任務后,港航數科迅速對接市大數據平臺,當晚零點即成功上線該防疫通行證平臺,整合了電子提單、隨申碼和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目前該通行證已經發放80多萬張,并實現長三角地區互認,持此證的集卡司機可在三省一市內進行貨物運輸。

工作人員在閉環管理的環境下工作 上港集團供圖
為降低疫情對陸上運輸及客戶換單、提箱等方面的影響,上港集團積極聯合各大船公司、各省市港口提升集裝箱“陸改水”、無紙化換單操作等服務能效。其中,上港物流推出綜合物流“陸改水”服務,整合集團長江碼頭、水運等資源,為長江沿線、浙北地區客戶提供水運進出上海港的解決方案。上港集團表示,近期,使用水路、鐵路進箱的客戶比例持續攀升,客戶咨詢量也大幅度增加。
上海港海鐵聯運也同步發力,今年一季度新增龍潭、鹽城、蕪湖3個站點,在6條固定車底循環班列天天班穩定運行的基礎上,通過增開多車次散列、提前調配空箱、保障出口重箱順利出運、建立重點線路聯系人機制等措施,滿足疫情期間各大外貿企業的出口需求。
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院長陳方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由于供應鏈的高度復雜性和關聯性,只要任何一環出了問題,這個問題就會被傳導到下游企業,影響到它的正常生產,因此穩定的供應是復工復產得以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條件。
而作為承載聯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重要功能的樞紐,上海港的高效運轉將有效保障國內外企業供應鏈、物流鏈“雙鏈”穩定。據了解,目前長三角區域物流較疫情之初效率明顯提升,近日,上海港集裝箱單日吞吐量更是達到了11.9萬標準箱,恢復至正常的九成。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上海港船舶接卸正常,生產平穩增長,集疏運平穩有序恢復,樞紐功能運轉良好。4月上海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08.5萬標箱,為去年同期的82.4%。1月至4月累計完成1534.8萬標箱,同比增長1.8%。5月以來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也繼續保持了恢復性增長的良好勢頭。(完)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王丹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