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5月20日電(記者李佳佳)回顧剛剛過去的2021財年,在疫情反復、消費不旺的大背景下,絕味食品卻走出了一波“逆勢上揚”的行情,坐穩了鹵味行業的頭把交椅。其2021年財報數據顯示,絕味食品全年實現收入65.49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4.12%,實現歸母凈利潤9.81億元,同比增長39.86%;門店凈增長1315家,門店總數全球已超過13000家,連續持續穩健增長。
千萬不要小看鹵制品行業,在中國的傳統美食圖譜中,鹵味食品的范圍很廣,比如禽類鹵味、畜類鹵味、素食鹵味、水產鹵味等,其中又以毛利率較高的禽類鹵味尤其是鴨脖子最具代表性。近年來,隨著生產技術的不斷升級和消費渠道的加速拓寬,鹵制品已經從餐桌消費走向了休閑消費,尤其是在疫情的反作用力下,催生了居家辦公等特殊的生活場景,即食性、上癮性以及沖動消費的特點造就了鹵味零食的異軍突起,更使其成為了零食品類增長的主動力之一。
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天貓發布的《2021鹵制品行業消費趨勢報告》顯示,中國鹵制品行業仍處在快速增長階段,預計未來5年將以每年13%的增長率持續提升。而艾媒咨詢于2022年2月發布的報告也顯示,2022年中國鹵制品行業規模有望突破3600億。
憑借著一根不到20cm的鴨脖,絕味食品是如何做到在數千億規模的中國鹵制品賽道中“一騎絕塵”?絕味超萬家門店總數,營收超60億的背后,又有著哪些商業流量密碼?
院士工作站落戶 加速美食生態圈構建
一直以來,絕味食品始終堅持“深耕鴨脖主業,構建美食生態”的戰略,在持續深耕鴨脖主業的同時,也在通過“內生+外延”“產業×資本”的戰略增長雙引擎,打造一流特色美食平臺,構建美食生態。
可以確定的是食品科技自主創新對于絕味“美食生態圈”的構建將起到強有力的助推作用。于是,5月17日,全國首個以綠色食品生態產業鏈為研究主方向的院士工作站,中國工程院單楊院士工作站在絕味食品正式揭牌。絕味食品引進科研力量的創新思路讓業界眼前一亮。
單楊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同時也是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農業農村部“科研杰出人才”、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負責人、食品工程專家,長期從事食品工程科技研究,曾兩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多項榮譽。
落戶絕味食品之后,單楊院士工作站將在創新工藝(如植物萃取)、速凍保鮮技術的應用、食品深加工(智能制造)、散裝食品標準化等領域開展研究。
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植物的萃取技術開發方向,將通過對香辛料的萃取與標準化,打破技術應用的壁壘,實現綠色食品生態產業鏈,以支持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生產。鹵味食品生產的自動化升級項目則將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出發,推動智能制造裝備和先進工藝在行業不斷普及,建設實現工業4.0數字化智慧工廠。此外,院士工作站還將對鹵制食品的原料及產品保鮮技術進行全流程的研究與完善,最大程度降低貨架期內食品風味的變化,提升消費體驗。而推動制訂“散裝食品”標準,也是院士工作站的方向之一。
當被問及引進單楊院士工作站主要是基于什么樣的考量時,絕味給出的回答也頗具前瞻性。此次引進單楊院士工作站,旨在從基礎研究開始,解決休閑食品領域創新工藝及深加工等產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問題,為公司主業、美食生態伙伴及休閑食品產業提供發展規劃、前瞻性和戰略性指導意見,積極研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專利等,通過科技第一生產力促進轉型升級,致力于打造一流特色美食平臺。
絕味食品所致力打造的一流特色美食平臺,重點將圍繞鹵味、特色味型調味品、輕餐飲等與公司核心戰略密切相關的產業賽道進行直接或間接投資,多數細分賽道頭部企業在業務和資本方面發展較佳。單楊院士工作站的設立,將有望真正助推絕味成為特色美食和輕餐飲的加速器,院士工作站的所有成果,均能迅速在絕味美食生態圈得到全面廣泛的應用,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深耕供應鏈打造“護城河”形成五大競爭力
近幾年,隨著消費升級的步伐不斷加快,休閑鹵制食品行業的發展也步入快車道,產值規模不斷擴大,在這一態勢下,頭部休閑鹵制食品企業絕味鴨脖以深耕供應鏈,打造“護城河”,秉承守正篤實的經營理念,展現了作為行業頭部企業的商業邏輯和經營韌性。
在主業鴨脖上,絕味圍繞加快提升市場占有率、升級營運管理體系、改善加盟商生存質量、推進品牌年輕化等重點工作,結硬寨、打巧仗,取得了良好的成績。而在美食生態的布局上,用絕味自己的話說,美食生態緊密圍繞公司核心戰略和關鍵布局,構建了“產業✕資本”的方法論,增值服務賦能漸成體系,部分重點項目初見回報,與生態伙伴共同經受了困難考驗。
也正因為此,絕味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歸結為五個方面:“冷鏈生鮮,日配到店”的供應鏈網絡、“連鎖加盟,眾行致遠”的加盟體系、“始于美味,忠于信賴”的品牌沉淀、“集采共倉,眾擎易舉”的規模優勢、“產融結合 構建生態”的第二、第三增長曲線。
或許在很多人的眼中,憑借鴨脖走紅的絕味食品略帶著一絲年代感,那么像它這樣的“前浪”又是如何追趕歷史的潮流,贏得主導休閑零食話語權的Z世代的青睞呢?其實,對于當下的Z世代消費行為,絕味有著自己的洞察。
隨著Z世代逐步成為消費市場主力,絕味發現他們的消費理念、習慣和方式開始發生新的變化。產品購買不單單是一種商品消費行為,更兼具社交、娛樂以及身份認同的屬性。事實上,Z世代的人群也是絕味主力消費人群之一,針對這部分群體的消費模式和習慣,絕味在品牌營銷方面充分運用數字化、社群化的工具,以進一步提升企業部門間、生態伙伴間的協同性;并且持續布局品牌勢能的提升,通過數據智能、內容創造、社群運營、會員營銷等方式與年輕客群加強交互,增加與消費者的情感鏈接,力爭為他們提供更有趣、更互動、更個性的產品和體驗。
比如在2021年春節,絕味通過“萬店聯市,‘年貨節’”,助力逆勢開店,應對當年春節“就地過年”政策,萬店齊開,大部分門店在春節七天仍保持營業狀態,令2月以來平均同店收入高于去年同期,“年貨節”期間銷售創歷史新高;比如借力歐洲杯和奧運會兩項重大體育賽事的舉辦,絕味打造“一杯一會‘啃·定贏’”的賽事營銷模型,在重點市場投放快閃店,通過體育主題引流,注重消費者體驗觸達,成功打造賽事風向、一觸即達的球迷夢幻沙龍;再比如絕味快閃店通過場景植入,營造話題,引發消費者打卡種草,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它還與雪花、蒙牛、小紅書等合作,玩轉大品牌聯名,推出“玩轉聯名,跨界引領異業聯盟”的成功模型。區域特享產品“絕味&小紅書聯名小紅鴨”也在小紅書和抖音等主流平臺上強勢打造了熱門粉絲話題,增大品牌曝光度,搶先進駐年輕消費者內心。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對線上外賣和私域流量的投入,絕味終端門店的線上及整體收入得到提高!芭c此同時,公司品牌年輕化的建設初見成效,過去幾年,絕味品牌內核的升級為我們吸引到更年輕的消費人群和更高的復購率”,絕味食品方面告訴記者。
作為吸引年輕人流量的密碼,不斷推陳出新,與潮流共進一直被絕味奉為經典,它利用與潮流共進的營銷打法讓這一略帶“年代感”的品牌登上了受年輕人歡迎的“舞臺”。
門店擴張份額拓展 產業布局進入收獲期
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無異于一只“黑天鵝”,對于食品行業帶來不小的沖擊。反觀鹵制品行業,艾媒咨詢發布的報告顯示,即使在疫情反復的背景下,國內鹵味行業規模仍保持了可觀的增長速度。2021年中國鹵制品行業的規模達到3296億元,2018年—2021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2.3%。與此同時,鹵味行業品牌集中度相對較低,外部環境的挑戰進一步加速了行業整合、洗牌的進程。相比之下,2021年絕味食品營收凈利均實現兩位數增長,這其中既有行業穩步發展之功,又與其門店擴張及單店營收恢復密不可分。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絕味食品深度研究了疫情對銷售場景的影響,在謹慎、科學地拓展市場份額的同時,也利用行業整合機會,有效地提升了市場占有率。截至2021年末,其在中國內地地區門店總數13714家(不含港澳臺及海外市場),全年凈增長1315家。公司門店網絡輻射面和覆蓋面進一步提高。
門店數量增長、市場份額拓展,又有效地推動了公司鴨脖主業的營收增長。年報顯示,2021年公司鹵制食品銷售收入57.43億元,同比增長17.27%。
除了在主業鴨脖上持之以恒地深耕外,其實,早在2014年,絕味食品就成立了深圳網聚資本,隨后又陸續成立了“絕了基金”等多個基金,通過從鹵味主業、連鎖輕餐飲、復合調味料、產業鏈上下游四個方向展開投資,經過數年已經構建起一個屬于絕味的美食生態圈。
通過產業投資的方式,目前絕味食品已經打造出一個美食品牌矩陣。其中,鹵味賽道其投資了廖記棒棒雞、盛香亭、阿滿百香雞、顏家辣醬鴨、精武鴨脖;輕餐飲方向,絕味投資了和府撈面、幸福西餅等;復合調味料方向,絕味投資了幺麻子、徐州市美鑫食品有限公司等。在產業鏈上下游上,絕味食品也有涉及,比如投資了種鴨養殖上游企業塞飛亞、速凍米面食品生產供應千味央廚,以及多家冷鏈物流公司。
在絕味食品2021年年度報告中有著這么一句話,絕味要在泛鹵味賽道中成為領導品牌,重點布局佐餐鹵味、新式鹵味等賽道并取得領先地位?梢哉f,目前絕味已經距離這一目標越來越近。
近年來,絕味食品持續推進“構建美食生態”的目標,積極探索布局未來“第二、第三增長曲線”。如前言所說,通過全資子公司深圳網聚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及與國內頂尖的產業資本合作設立基金,絕味一直在尋找特色美食賽道的優秀項目。如今,圍繞構建美食生態的戰略目標,經過多年孵化,絕味食品直接、間接參股的生態伙伴逐漸發展、成熟,它的美食生態產業布局開始進入收獲期。
絕味食品方面表示,其始終秉承“致力打造一流美食平臺”的愿景,堅持“用特色美食豐富美好生活”的使命,在公司現有產品領域優勢地位的基礎上,基于行業未來的良好發展前景,進一步鞏固鴨脖連鎖行業的領先地位,聚焦門店品質,重點發力國內市場,維持銷售收入持續增長,構建在鹵味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完)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