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6月13日電 (記者 李佳佳)此輪上海疫情中“我的團長我的團”憑借實力C位出道,“上海團長”似乎一夜成名,近日,曾撰寫《平臺化管理》一書的作者、博爾捷數字科技集團董事長侯正宇博士發現,這次上海疫情中各大電商平臺缺位,社區團長成為了一個個小平臺,鏈接了一個個社區和各種生活物資。疫情是一次危機,但“危中有機”,疫情后有80%的“公益團長”會回歸原來的工作,另外20%的“團長”將發展成非常具有前景的新職業,引領新趨勢。
近日,博爾捷集團及旗下收稻科技,聯合上海連鎖經營協會共同舉辦云上論壇,人力資源專家學者、上海大“團長”、供應鏈行業嘉賓等上千人參加了此次論壇活動,結合親身經歷,共同探討“團長”的未來趨勢。得出了幾個非常有意思的趨勢結論:首先,“社區團長”是一個非常具有前景的新職業;其次,“上海團長”打破了原來餓了么、美團這些本地生活服務平臺的商業模式,把本地生活平臺和線上購物平臺的優勢集于一身;第三,社區團購將成為品牌增長的第三曲線,“團長”應抓住機遇做大做強;最后,野蠻生長后,“社區團長”要學會運用數字化工具合規合法經營。
中國烹飪協會餐飲委員會執行主席、上海連鎖經營協會餐委會會長汪志剛分享了餐飲行業的社區團購新趨勢、新角度,他搭建了一個連接餐飲老板、“團長”和居民互動交易的便民平臺,在這次疫情期間發揮了強有力的作用。
汪志剛說:“從公益性‘團長’轉變為商業性‘團長’的商業模式不僅能繼續做,甚至是大有可為的商業模式!睋^察, 6月1日上海進入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階段之后,本以為解除全域靜態管理后市民不再需要團購了,但直到6月10日還是有很多團仍在緊鑼密鼓、有序平穩地為小區供貨,這一現象說明民眾慢慢適應了這種團購模式,團購需求從早期剛需型的生活物資需求轉變為改善進階型的生活物資,如蛋糕、精釀啤酒、高品質的生鮮水果、玩具等。
汪志剛認為“上海團長”是一種打破原來餓了么、美團這些本地生活服務平臺的商業模式,具有三大優勢:
首先,從抽傭角度考慮,“團長”模式更符合餐飲品牌方利益。以餓了么為例,餐飲行業的抽傭15-25個點,而目前商業性“團長”的合理抽傭沒有那么高,一般10個點、5個點的都有,還會幫你送貨到家。作為餐飲品牌方而言,會更傾向于與“團長”合作。
其次,“團長”模式的配送即時性升級了。4月、5月的團購因物流受限通常是30個人50個人的落地配,現在可以做到一件代發到某個小區,召集一些團購需求后就能使用低廉的物流成本完成快速配送,解決了用戶其他本地生活平臺同樣的需求。通常線上購物平臺的配送時間為1-5天,“團長”模式的物流速度要更快。
第三,“團長”在社區的溫度管理上更出色,“團長”與用戶多為鄰里關系,“團長”更重視售后與口碑管理,高品質服務的要求倒逼“團長”提供好的服務、好的品質、實惠的價格。比如商品的市場價為10元,“團長”從供貨商拿到的價格為8元,賣給小區居民可能是9塊錢,對比本地生活平臺而言更具價格優勢。
因此,“團長”的商業模式能把這些本地生活平臺和線上購物平臺的優勢集于一身,成為有號召力的KOC。
拼多多群買買合伙人、上海排名四十名的大團長謝瀧綱認為,社區團購會成為品牌增長的第三曲線,“團長”應抓住機遇做大做強,對供應鏈敬畏,讓群友信任,讓自己不累。品牌方應該視“團長”為合伙人。對品牌方來說,應重視培養“團長”帶來的價值,明確商品信息、同步物流信息和派單順序,明確售后標準,提升服務質量,服務省心省力的品牌方將得到更多成長溢價。
社群商業模式專家周磊在分享中認為下一波的爆點,是在社群直播團購。如果引入直播團購,改變人貨場、改變成交場景可以接到更高客單價、毛利更高的產品。此外,“團長”也要抱團取暖,“團長”集合一起找貨一起對接,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團長”這個模式,還有可能重構中國的大流通,把基地到餐桌的距離扁平化。未來還有一個發展方向,就是“團長”跟源頭基地和廠商的直接對接,去掉中間環節管理成本,節約物流成本。傳統的模式是生產基地、產地的一級批發市場、銷地的二級批發市場、水果店、消費者這樣的閉環導致了大量的損耗。對于廠家來說,基于電商平臺的商家面對的廣告成本、流量成本也能因此得到緩解。
不過,收稻科技的執行總裁大豆老師也建議準備長期穩定做團購業務的團長們一定要重視合規性問題,不要有僥幸心理,可以通過收稻科技提供的數字化平臺來解決合規經營、合法納稅的問題。(完)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