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7月1日電(記者 陳靜)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加速到來,全球數據愈來愈多產生于邊緣,網絡基礎架構正從中心化向分布式架構擴展升級。伴隨著邊緣算力部署需求的激增以及全球范圍內愈來愈嚴苛的數據安全監管要求,首次將地理位置作為考量因素、為用戶隨需部署云服務的分布式云應運而生,并以高安全、高性能、強靈活、低延遲等諸多優勢,受到市場的熱烈追捧。
Future Market Insights預測,2021年到2031年,全球市場對分布式云的需求將以每年24%的速度增長。全球科技公司都在紛紛布局這一新賽道,網宿科技旗下愛捷云也正加緊布局。
眾所周知,物聯網 (IoT) 和邊緣計算的發展一直是分布式云部署的主要驅動力;與此同時,全球范圍內越來越多的政府要求數據必須存留在特定的司法管轄區,這共同推動了能夠隨需部署云服務并實現統一管理的分布式云成為市場發展的必然。
全球研究咨詢機構Gartner預計,到2022年50%的企業數據將在傳統數據中心或單個集中式云之外產生和處理,而2020年這一比例僅為10%,預計到2025年該數字將攀升至75-90%。
全球領先的混合IT服務商Ensono最近的一項研究也顯示,36%的受訪者表示部署位置的靈活性增加了其對分布式云的興趣,42%的受訪者認為消除延遲是分布式云的主要優勢,而1/3的IT領導者認為分布式云將有助于提高其對數據位置監管要求的合規性。
記者1日獲悉,愛捷云副總裁吳釋培在全球云計算大會上表示,因架構的敏捷性、部署的靈活性、成本的經濟性、以及管理的便捷性等,分布式云將迎來黃金發展期,市場普及率也將成比例增長。
Gartner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云計算市場保持穩健增長,從2020年的642.9億美元增長至908.9億美元。其預測到2025年,超過50%的組織將在其選擇的地點使用分布式云,從而實現轉型業務模式。
在技術、政策及市場需求的多輪驅動下,全球科技巨頭紛紛布局分布式云新賽道,尤其是大型公有云廠商。其中,AWS推出Outposts托管服務一體機,微軟Azure Stack HCI將一致的云模式部署到企業本地及邊緣環境中,Google推出了分布式云計算軟硬件產品組合,國內市場上包括阿里云、華為云等公有云廠商也均推出了相關產品及解決方案。這也符合Gartner對分布式云的定位,即將公有云服務分布到不同的物理位置(即邊緣),而服務的所有權、運營、治理、更新和發展仍然由原始公有云提供商負責。
不過,近期中國信通院根據市場情況進一步明確了分布式云的標準定義,即分布式云是一種將云服務按需部署到不同地理位置,提供統一管理能力的云計算模式。其認為,Gartner對于分布式云的定義仍局限于公有云廠商提供,并且缺少統一管理等分布式云核心要素。
海外云計算專家Dmytro Nefedov也公開稱,大型公有云實現和維護的過程相當復雜,由大型公有云提供的分布式云實施起來成本很高。
作為分布式云的創新代表,愛捷云推出的分布式云融合了公有云、私有云、專有云、托管云、混合云、邊緣云等全場景能力,將云服務按需部署到不同地理位置,提供統一管理能力。其中,服務的所有權歸屬用戶,運營及運維的模式也由用戶自主決定。
愛捷云副總裁吳釋培表示,分布式云很重要的一個特性是,支持云服務在任何地理位置的隨需部署,這就需要整體云架構要相對不那么厚重,否則本地部署的困難就會很大,成本也會相對較高。
據介紹,愛捷云自2016年就開始實踐分布式云技術,采用公私一致架構,實現統一管理。相較大型公有云平臺,愛捷云的分布式云架構整體較為輕量,目前已在工業制造、教育、傳媒、園區等多個行業領域探索落地場景,平臺的穩定性、可靠性及經濟性已獲得市場認可。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