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上海新聞7月1日電(記者 繆璐)自雍禾植發成功登錄港股后,市場對植發這一行業關注度急速升溫。雍禾上市像是開了一個頭,其后更多企業對上市進行準備和試探。今年6月中旬,證監會公布了大麥植發的《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包括普通股、優先股等各類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審批》進度,目前已達接受材料階段。據了解,大麥植發計劃今年第三季度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
連鎖化擴張,頭部企業紛紛爭先上市
背靠脫發經濟,植發市場自2016年后呈快速發展模式。根據弗諾斯特沙利文預測,我國植發醫療服務的市場規模將在2030年達到756億元,這也給植發企業充足的發展空間,也是吸引資本投入的根本。作為一梯隊玩家,雍禾植發、大麥植發、碧蓮盛植發、新生植發被稱之為四大頭部企業,持續開展連鎖化擴張。
截至2021年9月,碧蓮盛已在32個城市部署32家連鎖分店,分布較為均衡。創始人尤麗娜曾表示,2022年碧蓮盛有上市計劃。此前,新生植發也表示有上市計劃,但未透露時間。作為最早提倡植養護一體并調整市場定位的頭部企業,新生植發主打一站式毛發服務,目前擁有50城60院的布局,今年更是在廣州開設首個萬平植發機構,并與美中互利醫療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亞洲首家ARTAS植發機器人手術展示及培訓中心。目前來看,新生植發穩速擴張并逐漸下沉市場,逐步構建起完整的產業生態鏈和客流閉環。
從植發到養護,綜合性發展優勢漸顯
從眾多頭部企業發展來看,綜合性發展成現狀,除植發業務外,養護、養固甚至是假發等都成為植發企業的發展方向,且具有一定市場效益。
根據雍禾醫療披露,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其醫療養固服務業務收入實現翻倍,從2020年的2.1億元增至2021年的5.82億元。
碧蓮盛植發則于2020年年底推出全資獨立品牌“蓮主任”,開始深耕“輕養發”市場,將頭皮養護上升至輕醫美層面。
新生植發副總經理張通就曾在2020年初表示,植發很難快速放量,尋求增長可以延伸至產業鏈其他環節,包括養發和護發等,類似于汽車行業中的保養。

“植發前需要控制脫發進入穩定期,植發后需控制原生發脫落情況,藥物治療和養護貫穿整個治療過程!鄙罡l領域數十年的新生植發張春杰院長表示,并非所有人都需要植發或者說符合植發條件。
從需求端來看,存在頭皮油、頭皮屑多、頭皮瘙癢、毛發干枯毛躁等頭皮、頭發問題的人群遠大于需要植發的人數。簡而言之,養護受眾規模更大,這也成為植發企業擴展產業鏈的首選。而植發機構的頻頻上市,必將給整個行業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完)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繆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