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7月15日電(湯彥。皵底只D型+可持續發展”關鍵詞下,工業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何在?在近日舉行的2022年施耐德電氣綠色智能制造創新峰會上,來自工業領域的行業領袖、專家與生態合作伙伴就雙轉型目標下,工業企業面臨的內外部挑戰與機遇、數字化“服務”的全新內涵等主題展開了深入分享與探討。
“在充滿變化的大時代背景下,工業企業的未來正是綠色智能制造,”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工業自動化業務中國區負責人龐邢健表示,推進工業的高質量發展,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需要智能制造與綠色制造并舉,更需要持續創新與健康生態圈的支持!氨芯G色智能制造理念,施耐德電氣將依托數字化技術專長和可持續發展經驗,攜手產學研用各領域伙伴,一同邁向開放、高效、韌性、可持續的未來工業!
據龐邢健介紹,在施耐德電氣的綠色智能制造理念中,可持續發展和數字化密不可分、相輔相成,數字化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可持續發展為數字化提供新的發展動力。邁向可持續發展的工業未來,企業必須通過數字化手段增強工廠的信息感知能力,充分挖掘和利用數據價值,實現多層級、多功能的融合,并在此基礎上,提升效率實現高效生產;減少碳足跡,打造綠色產品;賦能價值鏈,兌現可持續發展承諾。
在工業領域,施耐德電氣擁有覆蓋從設計建造到運營維護,全生命周期綠色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如流程和工廠自動化、工廠和企業能效管理、綠色智能制造和精益咨詢、工藝仿真優化、數字化交付以及供應鏈控制塔等等方案。根據第三方權威機構的市場調研顯示,依托工業物聯網的閉環能源管理技術,可以帶來大約23%的能耗降低;通過專家遠程監控和運維優化,可實現最高43%的能耗降低。
“工業用戶的需求與數字化緊密結合,對于傳統行業來說,雙轉型不僅是企業現階段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工業行業思維的整體升級!痹诒本┞撚崉恿ψ稍児究偨浝、全球產業觀察家林雪萍看來,綠色制造與智能制造正是企業破局的兩把“長矛”,不同行業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借力數字化技術,推動企業自身韌性、高效、可持續的發展,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當下發展與行業未來走向的獨特轉型之路。
江蘇金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從傳統的設備制造商轉型為系統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以“寬度一厘米,深度一公里,做精做專做特”的理念走出獨特的轉型升級道路。據該企業董事長房國榮表示,智能制造對解決農化行業典型痛點效果顯著,并能帶來“減員、增效、提質、降本、安全環!暗戎T多收益。
面對減碳需求的倒逼,流程行業特征顯著的白銀有色正通過數字化轉型來實現集團級的華麗轉身。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信息與自動化管理中心主任賈思柔介紹:“白銀集團通過制定頂層設計、規劃和自上而下的集團戰略來推動數字化轉型和綠色智能制造,通過信息化技術與經營管理的結合,形成系統性的轉型舉措,以關鍵示范項目為試點、突破口,帶動旗下多家子公司的協同升級!
除了企業內部轉型升級的創新驅動力,工業更需要價值共生的開放式創新生態。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阮芳指出:“企業不僅需要匯聚內部資源推進技術創新,更要積極構建創新生態加速創新進程。只有以價值共生的生態協同更好地賦能客戶,才能穩固和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眲摌I邦創始人兼CEO南立新進一步表示:“創新不僅關乎企業當下的生存,更關乎企業的長遠發展。創新生態的建立將有助于企業保持生命力與競爭力,發掘更多商業機會,找到帶領企業實現二次騰飛的‘第二、第三曲線’!
施耐德電氣一直致力于開放式創新型工業生態圈的打造,已連續3年舉辦綠色智能制造創贏計劃,孵化中小企業生態伙伴,為行業發展提供可落地、可復用的解決方案。作為創贏計劃生態合作伙伴之一,中科創達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趙鴻飛認為,生態創新的構建應立足于企業的實際需求,注重“天時、地利、人和”的把控。企業不僅要準確把握產業發展規律,將創新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動力,更要找準自身的生態地位,實現內外部深度融合。(完)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湯彥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