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8月5日電(記者 姜煜)“2022中國(上海)預制菜產業大會”5日舉行,上海商情信息中心主任原立軍在大會上發布的《2022年中國(上海)預制菜產業趨勢白皮書》稱,當前中國預制菜市場已進入井噴式增長期。

據商務部數據,2022全國網上年貨節期間,預制菜銷售額同比增長45.9%;叮咚買菜的預制菜同比增長400%;淘寶預制菜的銷量同比增長了100%,盒馬預制菜的銷量同比增長345%。
《白皮書》指出,預制菜的井噴式增長,不僅受疫情常態化觸發,更是整個預制菜產業的變革。一是消費代際變革。2.6億Z世代構成的新一代消費群正在迅速崛起,成為“懶人經濟、宅經濟”下消費主力軍。京東2021年Z世代人群的預制菜購買數量同比增長了137%。同時,銀發族、精致寶媽對于“高效廚房”的需求增長也是預制菜“走紅”的重要推手,拉動到家餐飲新消費持續增長。
二是零售渠道變革。疫情后,線上線下零售消費進一步分流,實體店消費力反彈,但消費者對線上購物的偏好趨于穩定。在上海商情針對上海地區消費者的調研中顯示,65.5%消費者疫情后購買預制菜頻率有所增加,其中生鮮電商選擇率最高,達到80.7%;其次是超市賣場47.1%和生鮮超市42.1%,選擇社區團購的超過2成。
三是產業鏈迭代。預制菜的發展得益于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農產品深加工等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從上游原料和研發、中游加工和流通,到下游營銷和市場,構建出完整的全產業鏈條。


隨著預制菜越來越引起關注,原立軍也對預制菜“熱”提出了“冷”思考:在資本紛紛入局的當下,要冷靜清醒,不要讓“風口”成為“瘋口”。
在上海商情針對上海地區消費者的調研中顯示,消費者對預制菜顧慮因素中, “產品質量不穩定”(占47.1%),“有食品安全問題”(占38.2%)。由此來看,預制菜產業亟待確立原料加工、產品研發、食品安全等方面行業標準,與此同時,鼓勵龍頭企業帶頭成立行業自律公約。
業內人士認為,縱觀國內預制菜大省,山東、廣東、福建、湖南皆為農業大省,資源稟賦優越,物流體系發達,且均由深厚的風味底蘊。山東有作為中國四大菜系之首的魯菜;廣東有粵菜品牌優勢,集聚了大量優秀的粵菜師傅,他們能為菜品研發出謀獻策;湘菜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漢族八大菜系之一,毛家飯店、毛家食品推出的“毛家紅燒肉”,成為了湘菜的一張名片。
上海作為環球美食之都,餐飲供給的多樣性、環球美食的豐富度,以及特色風味聚集地等都居全國前列,先天優勢使上海成為引領預制菜風味的首選城市,從將而從風味、技術、產業集群、消費升級等方面進一步推動預制菜產業的高速度、高品質發展。
當天,中國(上海)預制菜產業聯盟正式啟航。上海商情信息中心依托連續5年《上海味道》餐飲推廣沉淀資源,以預制菜為切入點,搭建“世界美食之都”產業鏈互通交流平臺,打通餐飲品牌、食材基地到專業院校、研發機構乃至相關設備、生產企業間交流壁壘,重點打造具有未來巨大潛力的重點預制菜產業集群。(完)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姜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