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上海新聞8月11日電(許婧) 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專精特新專業委員會9日在上海虹橋正式成立。
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作為反映中國民營科技企業全貌的唯一窗口,成立35年以來一直服務于民營科技實業的發展,此次在虹橋落地專精特新專委會,不僅服務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戰略,同時也助推了長三角一體化建設國家戰略。
本次活動由中國民協專精特新專委會秘書長岳晉主持,邀請了來自北京的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副理事長鄭衛見、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副秘書長龔麗,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委會副主任孔福安、上海市工商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汪劍明、上海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主任衛丙戊、上海市民營經濟協會常務副會長、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原二級巡視員劉楷、以及昌輝集團、上海品誠控股集團等部分獲得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代表,行業專家和媒體到場參會。
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委會副主任孔福安為活動致辭,他表示:近年來,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占全市的比重顯著提升。虹橋中央商務區(包括閔行、嘉定、青浦、長寧四個區)擁有科技型企業近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全市的33.6%,超過三分之一。虹橋有著良好的企業結構基礎,未來將通過中國民協專精特新專委會進一步提升服務,放大優勢,形成集聚,打好虹橋科創牌,打造全國專精特新集聚區。
上海市工商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汪劍明為活動致辭,他表示:面對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技創新已成為大國競爭的主戰場,科技自立自強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力量。國家和上海市“十四五”規劃均明確提出,完善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專精特新”是中小企業謀求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上海市工商聯將繼續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與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專精特新專委會、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委會等進一步攜手合作,深入了解民營企業“專精特新”發展中的訴求,助力優化企業創新的政策環境,深度激發企業創新創造活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更好地參與“專精特新”梯度培育和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民營企業總部集聚區建設相關工作,共同開啟中小企業新一輪發展的絢麗篇章,為上海加快布局“新賽道”、培育壯大“新動能”作出更大貢獻。
上海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主任衛丙戊受邀出席,介紹了上海專精特新企業及其服務概況。2011年以來,上海在全國率先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程,一直支持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接下來將重點強化精準服務,希望中國民協專精特新專委會充分發揮平臺優勢,為創新型中小企業優化服務,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助力企業走專精特新道路。
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副理事長鄭衛見表示,引領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道路已上升為國家級戰略。截至2021年末,全國市場主體總量已突破1.5億戶,個體工商戶數量也已突破1億戶,企業數是4800多萬,其中民營企業數量增長到4457.5萬戶,在企業總量中的占比達到到92.1%,在這4800多萬家企業數當中,99%以上都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是我國數量最大、最活躍的市場主體,中小企業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是做好“六穩”“六!钡闹髁。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也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新創業的重要力量。上海虹橋商務區是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動力之源,因此中國民協專精特新專委會能落地虹橋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專委會將充分發揮平臺優勢,整合資源重點將培優企業與做強產業相結合,分層培育、精準服務,重點圍繞虹橋“四高五新”產業定位引導產業集聚,助力虹橋建設專精特新集聚區。
隨后,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委會副主任孔福安、上海市工商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汪劍明、上海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主任衛丙戊與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副理事長鄭衛見共同揭下幕布,宣布“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專精特新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
活動現場,專家委主任朱兆穎為上海市民營經濟協會常務副會長、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原二級巡視員劉楷、上海市納米科技與產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上海市納米技術協會會長劉彥伯、上海市智能制造產業協會會長徐洪海、上海信息化企業家協會戴劍飚會長、中國肺癌防治聯盟主席、上海市領軍人才白春學教授、浙江省機器人協會俞晴會長等首批特聘專家頒發了證書,未來專委會將攜手更多行業專家針對細分產業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充分發揮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的場景優勢、區位優勢、人才優勢以及產業優勢,圍繞獨創的專精特新七大服務板塊,為企業提供梯度培育矩陣。專委會將持續的做好平臺化建設,通過集成創新、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鏈式”數字化轉型。助力虹橋專精特新集聚區的規劃與建設。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