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8月22日電(記者 陳靜)當下,綠色、低碳發展備受關注。
派鏈托盤總經理宋偉22日接受采訪時指出,物流是產生碳的產業,它是“雙碳目標”之下需要重點關注和優化的產業。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的本身就是節能減排的措施,推行標準化、實現物流資源共享有助于物流產業的綠色發展。
“供應鏈環節所面臨的不可持續的挑戰已經存在!蔽锝缈萍紕撌既思鍯EO田民直言,如何解決不可持續的問題,是需要全方位、全社會和全球共同思考的問題,能夠解決問題的手段就是科學。
記者22日獲悉,在“急中生智——應對環境、社會、治理的挑戰” 2022長三角流通經濟綠色創新論壇上, 物流供應鏈環節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成為關注話題。 長三角流通經濟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相峰表示,物流也好、商貿流通也好,如何打造自身的綠色競爭力,還需處理好企業自身發展和外部市場客戶之間的關系。各企業應當圍繞綠色發展的目標,去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實現自身的情懷,順應市場發展的方向。
據悉,上海長三角商業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商創院)秘書長兼常務副院長蔣斌,希望通過對社會責任、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雙碳戰略、科技創新等話題進行分享, 共同推動綠色發展事業。 該論壇由長三角流通經濟創新研究中心主辦,來自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商學院、亞洲公益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和來自多家企業的業界人士共同為長三角流通經濟綠色發展與長三角生態文明的健康發展建言獻策。安永大中華區審計服務合伙人、安永上海黨委書記湯哲輝指出,中國經濟最靚麗的底色就是綠色。資本扮演著推動產業低碳發展、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角色。資本市場應當支持綠色企業發展,做大綠色產業。
上海商學院科研處處長劉斌教授在接受采訪時特別指出,當前,社會對應急物流的重視度越來越高,應急物流管理從應急響應向著“預防-響應-學習”并重轉化,更加強調多主體協同、“中心-外圍”應急物流結構更具效率等趨勢。
在當前產業升級、疫情反復等外部環境變化之下,主動踐行社會責任已經成為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容,也是論壇聚焦話題之一。亞洲公益研究院執行院長黃浩明認為, 應當發揮民間公益主導作用,推動企業社會責任落地;參與聯合國的全球契約,共創環境社會治理機制;加強企業與民間的合作,形成民間企業增值機制;提升社會責任系統意識,促進企業經營合規管理;倡導社會責任互聯平臺,推動社會各方共建共贏。
如今,“碳達峰、碳中和”亦成為中國社會步入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戰略。 ESG治理、低碳發展成為國內熱議的話題,并對企業治理與企業家精神變革產生深遠影響。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吳哲穎認為,ESG的出現,讓金融投資行業確認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必要性,企業社會責任有了較為統一的衡量維度,而一部分投資者開始用ESG標準評價企業。她建議,企業應當從內部價值鏈和外部環境兩個層面出發制定ESG戰略。(完)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王丹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