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上海新聞8月26日電(記者 繆璐)日前,國際研究咨詢機構IDC發布《中國銀行業IT解決方案市場份額2021》報告,中國電子成員企業中電金信再度獲得市場份額第一名。這是中電金信連續第5年穩居榜首。
深耕市場,全棧能力領跑金融行業
過去的一年,在疫情常態化、相關政策持續落地、IT技術應用創新力度和商用規模不斷加大的背景下,銀行對金融科技的持續投入和銀行IT解決方案的市場規模繼續增長。
根據IDC的研究,2021年中國銀行業 IT 投資規模達到 1557.1 億元人民幣,與 2020 年度相比,增長了11.8%,其中,IT解決方案市場的整體規模達到589.3億元人民幣,比2020年增長17.3%。中電金信以5.9%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一。
多年來,在中國電子的平臺及資源加持賦能之下,中電金信圍繞科技創新,不斷強化多元產品、技術、解決方案能力,形成了全棧全域的數字化能力,在風險管理、支付清算、核心業務系統、監管與合規管理、互聯網信貸、互聯網金融、智慧網點、信貸操作、交易銀行領域等多個領域保持行業領先。
截至目前,中電金信服務了160多家世界500強,為600多家金融機構提供服務,得到了用戶的廣泛認可。

持續創新,引領金融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我國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已經進入業務與技術深度融合階段,通過技術創新支撐業務創新轉型成為主流,對數字化基礎設施的要求也隨之提高,打造新一代金融數字基礎設施成為市場急迫的需求。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中都對此提出明確要求。
“金融行業基礎設施建設正面臨現實的挑戰。一方面是技術的快速迭代,云原生技術逐步流行,應用集群化、基礎設施智能化、計算異構化和場景定制化趨勢明顯,開源成為主流;另一方面是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客戶需要更高性能、更安全、能高速構建并支持行業定制。”中電金信軟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電金信研究院院長況文川接受線上采訪時表示。
面對挑戰需要以創新的思路和技術來解決。況文川結合中電金信最佳實踐提出,打造金融級數字基礎設施必須堅持“行業實踐、系統工程、體系化構建、開放共享”的原則,并要以行業定制為導向,面向場景提供最優的體驗。
在“2022 IDC中國數字金融論壇”的“高峰對話”環節,中電金信企業數字化架構轉型咨詢部總經理、中電金信研究院副院長曲向陽和幾位嘉賓圍繞“以企業架構創新之源,啟數字化轉型之路”這個主題,對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討。曲向陽認為,數字化轉型需要從業務出發,堅持業務建模驅動業務發展,堅守服務于業務,這也是中電金信多年一直堅持的原則。
定位為基于全棧信息技術的金融數字化咨詢及軟件提供商,中電金信在金融行業已扎根多年,積累了豐富的行業最佳實踐。這些寶貴經驗對于應對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當前面臨的挑戰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在金融行業正處于數字化轉型深水區的當下,中電金信將依托中國電子的核心技術優勢和組織平臺,繼續專注行業、堅持創新,以領先的解決方案和服務,助力金融客戶數字化轉型,推動金融行業快速發展。(完)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繆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