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8月29日電(李佳佳)目前,中國ESG(即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發展浪潮正在興起。雖然ESG是一個“舶來品”,但不可否認的是,ESG體現的是兼顧經濟、環境、社會和治理效益的可持續發展價值觀,它正日益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并且隨著中國ESG的系統頂層設計以及“雙碳”目標的提出,ESG更是在國內迎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同時也在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近日,作為全球知名的人力資源、健康福利和投資顧問咨詢機構,美世發布了《提振影響力雄心——影響力投資案例》報告。報告指出,隨著全球ESG問題的數量、規模和緊迫性的增加,尋求“風險、收益和現實世界”共存的動力也隨之增加。通過關注投資之間的相互聯系,及其對人們生活和環境的影響,影響力投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共存難題。如果實施得當,會帶來豐富多樣的新投資機會。
影響力投資并非一個新事物。早在十幾年前,為投資者提供評估、監控和衡量投資影響力指導的全球影響力投資網絡(GIIN)就已成立。通過美世《提振影響力雄心——影響力投資案例》報告,記者發現,近年來,新冠疫情的暴發進一步凸顯了ESG問題與投資風險之間廣泛公認的關聯性。與此同時,現已有越來越多的有效策略可供機構投資者運用,幫助其獲得影響力投資所帶來的潛在效益。對此,中國企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提升自身品牌的影響力從而吸引影響力投資者的目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主動披露ESG背后的驅動因素又有哪些?記者專訪了美世中國區副總裁、財富業務負責人溫易明。
三大因素驅動ESG活躍度上升
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甚至于一些未上市的公司,在其上市之前已經開始搭建ESG的信息披露框架,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ESG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
溫易明認為,ESG之所以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其背后的驅動因素有三,分別來自于政府和行業機構的推動、投資方的關注以及企業經濟轉型的需要。
首先就是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的推動,隨著上述機構對于像碳中和碳達峰、共同富裕、社會公平發展等議題的關注,整個ESG的活躍度也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并帶動了企業的覺醒,“我們看到不同的國家都在不斷地搭建與ESG相關的政策體系,比如說在中國,今年全國兩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綱要,對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現代能源體系建設等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為能源行業的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笆奈濉笔翘歼_峰的關鍵期、窗口期,大力推進能源革命、優化能源結構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在這樣的政策體系下,很多企業都能感受到來自政府方面的決心和推動力度”。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環境交易所里,一些碳權的交易市場也開始搭建,這不僅是針對一些重點行業、如發電企業,隨著石油化工、鋼鐵、有色、造紙、造船、航空等越來越多的企業被納入其中,企業得以在統一的平臺上對話,有關碳權的交易氛圍也日趨成熟。
其次,在全球整個大背景下,不管是主權基金還是大型的機構投資者,都對ESG話題有著越來越高的關注度和要求,從最初的信息披露,以及后續的投資過程,都會更多地去影響企業在ESG披露層面做更多的改善,企業自然能夠感受到來自于投資者或是股東方的關切,因此動力也會逐漸增大,溫易明說,“其實這一塊現在走得越來越遠,做得越來越多”。
第三,目前的國內經濟也在經歷轉型、換擋和升級的過程,在此期間,就會產生新舊產業或是新舊業務模式之間的切換,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二者之間的不同,甚至有很多新興的業務模式也在這一過程中成功突圍,比如說與節能減排相關的產業鏈,這也讓一些企業從中獲益,也更有積極性去進行與ESG相關的改進。
綜上所述,溫易明總結道:“關于ESG話題度的提升,其實是上述幾大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
ESG期待統一的行業標準
“未來一個企業如果希望從資本市場去募集資金,或是通過募集資金拓展自身業務的話,進行完備的ESG信息披露可能會是一個需要考量的很重要的因素”,溫易明指出。
其實,目前全球現有的ESG產品大都還是基于海外市場、西方國家的價值觀與方法論建立的,“海外走得比中國要靠前一點”,溫易明說,雖然中國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是我們還是看到在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乃至不同的投資公司,很多對ESG已經作出了明確的要求,甚至出現過因為被投企業的ESG信息披露不夠充分,而將標的剔除出投資名單的情況。
“ESG在投資領域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溫易明指出,有些時候尤其是在做投資決策的時候,ESG已經變成跟測算投資收益并駕齊驅的重要因素。因此,現在在海外市場也出現了很多指數提供商、數據提供商這樣的公司,不論是對企業業績維度的評級打分,還是對企業信息披露的跟蹤報告,他們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與資本市場進行溝通,未來這樣的追蹤力度肯定越來越大,影響的程度也會越來越深。同樣地,ESG信息披露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公司的品牌影響力,未來在這一方面走得快的公司勢必將得到資本市場更多關注,甚至能夠得到消費者的更多青睞,“從這個角度來看,好處還是多重的”。
不過記者也發現,盡管ESG信息披露好處多多,但是不論是對企業本身還是對投資者而言,都沒有一個統一的量化指標。溫易明認為,雖然市場歡迎企業披露得越細越好,不過還是希望有關部門或者行業機構能夠制定相關的指引性文件,讓企業在進行信息披露的時候能夠更有的放矢,“目前國內正處于企業與投資者群策群力、共同完善這一框架的階段,我們也期待這個行業標準盡快出臺”。
企業“出!必叫柩a充ESG賽道
就如同上述所言,目前全球現有的ESG是基于海外市場的價值觀,中國與境外的金融市場、監管制度、法律等各方面都有所差別,早期需要借鑒境外較為成熟的ESG體系,但要讓境外投資者真正了解中國企業還是較為困難。
雖然在ESG信息披露方面中國企業起步較晚,但是ESG概念卻是在逐步深入當中,“企業要走出去、要到全球市場競爭,ESG就變得愈發重要”,溫易明說。一來我們的確看到境外確有投資者會基于ESG因素剔除一些在ESG方面做得不到位的公司,二來境外的上市企業本身在ESG這一塊也走得比國內企業要遠,不僅是投資者,還包括消費者、同行、用戶,大家對這一塊的意識越來越高,“如果我們的企業不關注的話,等于我們和人家不在同一個競爭的跑道上”。
可喜的是,目前國內企業對于ESG信息披露的認識也在逐步深入,溫易明認為,其實很多國內企業一直都在不知不覺地履行社會責任,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企業需要的是與國際接軌,按照國際的準則、國際的標準去進行!爸灰谥褐说那闆r下,把我們做得好的地方展示出來就可以,而有差距的地方,我們就追趕上去,雖然可能還需要很長時間去接受這樣一個過程,但我覺得我們國內的企業家,還是非常有意愿、有意識,也非常有行動力去完成相關工作的”,溫易明表示。(完)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