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2月24日電(陳靜)作為教育部第二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華東師大教育學部本科生聯合黨支部以貫穿整個寒假的“戰疫青年在行動”主題活動,有效組織動員學生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青年智慧、青年力量。
做戰疫故事的“傾聽者”:
線上采訪身邊的戰疫英雄,積極宣傳先進典型、凝聚強大正能量
特殊教育學系2016級本科生、蒙古族學生黨員巴音格爾力在線上組織生活上,分享了她采訪到的“一袋糖”的故事。主人公高娃是在新疆一個縣級醫院工作的“90后”醫生,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她一直堅守在一線崗位上。夜以繼日的辛苦并沒有給她帶來負面情緒,相反,她很感謝周圍群眾對他們的關心和支持。有一次吃盒飯時,食堂師傅特意送來了一袋糖,并留下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最近辛苦你們了,吃點糖甜一下”;貞浧疬@件事,高娃臉上還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她認為,作為一名黨員,收到來自群眾的認可和鼓舞是最幸福的事情。
在支部同學共同編制的《最可愛的人:新冠肺炎防控工作者采訪實錄》中,還收錄著除了高娃以外的多名戰疫工作者的典型事跡,其中有防控一線的醫生、護士、警察、社區志愿者等,也有立足崗位、守土盡責的駐村干部、地鐵工作人員。支部充分發揮學生遍布五湖四海的地域多元優勢,組織大家線上采訪近在身邊的戰疫工作者,將先進典型的榜樣事跡編纂成冊,在師生群體中進行廣泛宣傳,號召大家向榜樣學習,積極為防疫工作做出貢獻。每位黨員在采訪完成之后,都會像巴音格爾力一樣,在線上組織生活中與同志們分享交流。一系列的訪談、交流和宣傳之后,不僅支部黨員的黨性得到了有效培養,周圍師生也對身邊的防疫工作者們萌生了更多敬意和感情。
做熱點問題的“研究者”:
深入討論網絡教學優化路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疫情發生后,教育信息技術學系2017級本科生黨員張曉琳與幾位同學一起發揮專業優勢,義務協助教育學部的老師們制作“抗疫中的教育學”網絡微課程,向社會大眾傳播教育學知識,同時也對規范的網絡教學進行了示范,得到了如潮好評。張曉琳說,受疫情影響,網絡教學蓬勃發展,同時也引起了熱議,成了人們關注和討論的焦點。作為一名教育學專業的學生黨員,她特別開心能有機會和老師們一起制作視頻微課程,雖然經常要加班到凌晨,但一想到能讓更多人學到高質量的網絡課程,就覺得非常滿足。
支部同學涵蓋學前教育、特殊教育、藝術教育、教育管理、教育信息技術等專業,在網絡教學問題被熱議的情況下,他們立足專業多元的優勢,努力踐行教育學科學生黨員的使命擔當,聚焦“網絡教學現狀及優化路徑”開展實踐和討論活動。在采訪了周圍參與網絡教學的師生及學生家長后,他們總結問題、對癥下藥,為提升網絡教學有效性出謀劃策、貢獻力量。幫助教師熟悉教學軟件、協助家長進行紀律管理、為學生一對一答疑解惑,這些都是支部黨員們在家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日常作為。同時,他們也向大家介紹“信息技術賦能教育教學”的理念,強調要在教學中增強師生互動,不能過度依賴網絡。
做服務奉獻的“行動者”:
集體創作多類型新媒體作品,加強網絡輿情引導、堅定戰疫必勝信心
在疫情肆虐的嚴峻形勢下,做好輿論引導工作,增強群眾自我防病意識和社會信心,是尤為重要的。教育管理學系2016級本科生、新疆維吾爾族學生黨員艾山江•托乎提在支部的引領下,組織其他少數民族同學一起用維語、藏語、俄語、哈薩克語等制作原創海報《中國加油》,表達對偉大祖國的熱愛,并號召周圍朋友團結起來,努力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這份海報和支部黨員、入黨申請人們制作的其他20余份原創圖文一起被制作成精彩視頻,共同傳遞正能量,為受疫情困擾的人們振奮士氣、鼓舞精神。支部同學還創作了詩歌《武漢,你是英雄的城市》,并錄制朗誦視頻,表達對武漢人民的支持。
支部同學在分工協作的基礎上,共同錄制完成3集《青年戰疫者成長指南》,分別向大家說明“為何要居家戰疫”“大學生在家如何提升自我”以及“疫情帶給我們的思考”等問題,已經上傳至微博、B站、抖音等大眾喜愛的新媒體平臺,短短幾天就得到了數以萬計的瀏覽量,深受大家喜愛,更是得到湖北籍師生的點贊好評。與此同時,同學們不斷收集關于疫情的各類謠言以及辟謠信息,及時向周圍人們澄清,并編發微信推送阻斷謠言的傳播。
據支部書記兼指導教師胡航介紹,本次“戰疫青年在行動”主題活動從疫情爆發后持續至今,同學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越來越高,活動還吸引很多團員青年參與其中。就以支部組織的捐款活動來說,除了35名支部黨員,還有63名團員青年報名參加,共同以支部的名義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捐出7485.7元。將組織生活融入寒假生活,用黨建引領青年與時代同頻共振,我們很開心地看到,越來越多的青年朋友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迅速成長起來。ㄍ辏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徐明睿